又名泸定桥。泸定桥资讯泸定桥又名铁索桥位于四川省泸定县,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动工,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泸定桥竣工时康熙皇帝亲笔题写“/10,泸定桥 data,泸定桥扼流圈川康道,东西向桥台用条石砌成,上面建有桥亭,有清康熙皇帝题写的“泸定桥”碑和泸定桥碑。

谁知道这是什么桥,在哪里

1、谁知道这是什么桥,在哪里?

索桥跨河大渡河索桥是我国现存的古索桥之一。又名泸定桥。位于四川省泸定县西部,横跨大渡河。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九月动工,次年四月竣工。该桥净跨100米,净宽2.8米,桥面距低水位14.5米。全桥共有13根铁索链,其中9根作为承重底索,桥面铺有横、纵板,可通过人畜;4块作为扶手,布置在桥面两侧。东西向的桥台由石头建成,高度超过20米。上面有桥亭,有清朝康熙皇帝题写的“泸定桥”匾额和泸定桥题字。

《七律长征》 赏析600字

大渡河铁索桥是四川通往康藏高原的重要通道,以修建和修复悬崖间激流的艰巨工程而闻名。;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被突击部队夺取泸定桥红军渡过大渡河。毛泽东《长征》诗有“金沙江打云崖暖,大渡桥隔铁索寒”之句。1950年后多次修缮,并建立展厅,展示大渡河铁索桥史料。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毛泽东《七律长征》的 赏析

2、《七律长征》 赏析600字

七律长征写于1935年10月,毛泽东率中央红军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一年来红军克服的无数艰难险阻,他以极其轻松的笔调,怀着无比的喜悦和战斗的豪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第一联是全诗的总纲,写得很有气势。它高度概括了红军在毛泽东和党中央的领导下,在整个长征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前所未有的英雄气概和顽强精神。

《远征》是写长征的路程和月份的长短;“难”就是写长征的巨大牺牲和苦难。面对一切艰难困苦,红军的回答是“不怕”“只是闲着”,充分表现了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也为全诗定下了轻松、豪迈、不凡的基调。颛顼最早对山有详细的描写,武陵的“蜿蜒”描述为连绵不断。“腾”字形容其风起云涌之势,但他们在红军眼里不过是“小浪花”和“泥丸”。他们刻意降低人的视觉比例,正是为了对比红军,突出红军敢于藐视、克服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精神力量。

3、毛泽东《七律长征》的 赏析

七律长征是什么诗?这就是七律长征本来的意思,我看了之后受益匪浅。长征七大定律赏析:这首诗生动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英勇和艰险,表达了诗人的喜悦和自豪,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七律长征是毛泽东主席写的一首七言诗。诗的原文是:红军不怕远征难,钱山只有闲。五岭兴波,乌蒙服泥丸。

很高兴看到岷山白雪皑皑,绵延数里,我们的战士们越过它,露出了灿烂的笑容。白话文解读:红军不怕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看得很普通。在红军眼里,连绵的五岳不过是微波波的起伏,而气势磅礴的乌蒙山不过是泥丸。金沙江泛着浊浪,拍着高耸的悬崖,冒着热气。大渡河上危桥的横架正在摇晃着高高悬挂在空中的铁索,寒意阵阵。更令人欣慰的是,当我们踏上白雪皑皑的岷山时,红军跨过之后,每个人都在微笑。

4、《飞夺 泸定桥》主要内容是什么?

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挺进天险大渡河。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只有一座索桥可以跨越。这座铁索桥是红军北上必须夺取的泸定桥国民党反动派已经派出两个团防守泸定桥阻止红军北上;后来又派出两个旅增援,希望把我红军消灭在桥上。我军早就识破了敌人的诡计。28日上午,红四团接到上级命令:“29日上午,拿下泸定桥!

敌军两个旅和援军正在渡河泸定桥。领先敌人是我军克敌制胜的关键。红四团翻山越岭,击溃了几个沿路阻击的敌人。到晚上7点,离泸定桥还有110里。士兵们整天都没顾上吃饭。又开始下雨了,把他们都淋湿了。打败敌人的决心使他们忘记了饥饿和疲劳。漆黑的夜晚,他们冒着大雨,踩着泥泞继续前行。突然,对岸出现无数火把,像一条长蛇向泸定桥方向奔来,显然是敌人的援军。

5、 泸定桥的资料,不超过30字

1935年5月25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迅速渡过大渡河。27日上午出发,沿途突破川军阻击,经过2昼夜强攻160公里,29日上午占领泸定桥西樵大桥。卢沟桥,又称卢沟桥,位于北京西南约15公里的丰台区永定河上。因跨越卢沟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卢沟桥长266.5米,宽7.5米,最宽处9.3米。

6、飞夺 泸定桥的有关资料

费多泸定桥1935年5月25日,中央红军长征先锋部队红一军团第一师第一团在四川安顺场成功强渡大渡河后,蒋介石调遣川军两个旅增援泸定桥。为了迅速渡过大渡河,挫败国民党军队从前后夹击红军的企图,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红军兵团第1师和干部团继续从安顺场渡河,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从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两路入河,很快被攻占泸定桥。

泸定桥康川大道,全长100多米,宽2.8米,由13根铁索组成,横跨在汹涌澎湃的大渡河上,两侧悬崖峭壁,东桥头与泸定城相连。红军到达前,守城的川军4旅38团已将桥上的木板拆除,只剩下悬空的铁索。当日16时,红四团2连连长廖大柱等22名突击队员在全团火力掩护下,冒着川军密集炮火,攀上铁链,向对岸冲去。快到桥边时,川军突然施放了火障,突击队员勇敢地越过火墙,冲进泸定城,与川军展开巷战。

7、《飞夺 泸定桥》感想

看完费多泸定桥,我久久不能平静,对红军战士的敬佩之情不禁油然而生。《飞夺泸定桥》讲的是红军战士占领泸定桥。为了过大渡河,红军先派出队伍夺取泸定桥第一。这支队伍就是红军红四团。他们想了一个办法,困住敌人,然后夺取泸定桥。泸定桥是铁链桥。桥下是波涛汹涌的大渡河。桥的两边是悬崖。地形十分险要,红军将于29日上午取得胜利泸定桥。于是,22个英雄如银铃般飞向火海。经过两个小时的激战,敌人终于被消灭了。

8、 泸定桥的资料

泸定桥又名铁索桥,位于四川省泸定县,始建于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至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竣工时,泸定桥康熙皇帝亲笔题写“-”大渡河自北向南,这里波涛汹涌,两岸谷壁陡峭,险峰耸立泸定桥是大渡河上修建最早、最长的桥梁。桥体由桥体、桥台、桥亭三部分组成。桥身由十三根铁索组成,是泸定桥的主要组成部分。

1935年5月29日凌晨,红军第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赶到泸定,占领西桥头。下午四点,团长王开湘、政委杨成武来到桥上指挥,向敌人发起总攻,二连长廖大柱,政治指导员王海云,四班副班长刘子华和其他22名战士手持冲锋枪,背上佩刀,腰间挎着手榴弹。他们爬上光秃秃的铁链,冲向东桥,三连紧随其后,一边架桥一边冲锋,经过激战,他们终于缴获了-1。


文章TAG:泸定桥  桥名  赏析  题写  名画  泸定桥名画赏析  
下一篇